机器视觉与人工智能

深度学习图像识别技术 颠覆人工与质量生产方式变革

全国免费服务热线
021-64988863
表面缺陷检测
当前位置:首页 » 尖刀视资讯中心 » 尖刀视资讯 » 尖刀视智能沈经理:制造业尝到了“机器换人”的红利

尖刀视智能沈经理:制造业尝到了“机器换人”的红利

文章出处:责任编辑:人气:-发表时间:2015-08-09 23:27【

尖刀视智能沈经理:制造业尝到了“机器换人”的红利

“随着人口红利拐点凸显,在经济低迷、劳动力成本提升的双重压力下,“机器换人”成了工厂解决招工难的新常态,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纷纷转向“机器换人”,一些已率先开展 “机器换人”的企业已初尝技术红利的甜头。”尖刀视智能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的市场部沈经理说。“机器换人”不仅是招工难的“良药”,还提升了产品质量,而且还能提高生产效率。放眼全球,以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制造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孕育兴起,美国、德国等工业强国纷纷提出“再工业化”、“工业4.0”等战略,核心就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制造业生产新模式。

“机器红利代替人口红利,让我们尝到了甜头。”浙江一家工厂的负责人说,他们公司一条自动化冰箱压缩机生产线上大量采用“机器换人”,生产线人员从580名减少到280名,降幅达50%以上。位于杭州下沙的一家企业,近一半的人工生产线,通过机器换人,生产效率提高了31%,目前已换成了自动化机器设备,实现“机器换人”后,公司的产能提升了约50%,生产员工同比减少约10%。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表示,中国现在处于经济低迷和科技高速发展的这么一个交会期,同时也面临劳动力成本迅速提高的问题,提高科技含量,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是转型升级的出路。

“机器换人”是“中国制造2025”战略执行的一个表现。3月3日至3月5日,政协第12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,第12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首都北京胜利召开。世界各国媒体,政商学研人士聚焦中国,聚焦两会。 “中国制造2025”: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,坚持创新驱动、智能转型、强化基础、绿色发展,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;制造业的复兴和升级,再造中国制造优势,成为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十年的核心发展目标。近日,记者有幸在北京对尖刀视智能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总进行了专访,朱总针对”中国制造2025 “进行了深度剖析。

尖刀视智能王总认为,中国制造业由劳动密集型“中国制造”转向智力密集型“中国智造”,是中国人口结构特点、制造业的世界格局变化、中国的经济历史发展阶段等综合因素决定,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。

尖刀视

1.用工难用工贵用工荒

未来10年,中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、新增劳动力严重不足,劳动力成本上升、人口红利逐渐消失、劳动力缺口越来越大的压力。路易斯拐点称:中国劳动力人口从2012年开始,年度新增劳动力人数与退休人数首次出现负增长,而且每年劳动人口缺口会越来越大,工人越来越难招,即使招来也越来越难管理,枯燥、单调、没前途、环境条件差、危险、吃苦、累、工作时间长等90后很少人愿意去干,因此“用工难,用工荒,用工贵”等问题日益凸显。

2.市场竞争加剧,必须提升质量形成品质核心竞争力

随着市场的竞争加剧,客户对产品的质量越来越挑剔,客观要求必须提升产品质量,降低次品率,才能形成品质优势,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。

3.疲劳、惰性、苦累、枯燥单调等人为因素存在隐患

利用人工的检测存在不可以靠因素,与人工的素质和工作态度及工作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有很大因素,特别疲劳、惰性、苦累、枯燥单调等人为因素存在隐患,严重影响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及精准度。

尖刀视智能王总认为,在“德国工业4.0”概念的大背景下,中国的农民工劳动力红利逐步失去,而中国的知识型人才规模不断扩大,中国制造业正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型,以信息技术深度改造工业离散的制造过程,也就是采用机器人、人工智能、新型传感器、仪表、软件系统、高端芯片等新兴技术嵌入到智能制造的装备中去,正如尖刀视智能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,利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,以低成本的方式实现机器换人,可以实现减少人工、提高质量、降低成本的”一举三得”的生产力价值,同时能够大大提升生产效率和周转速率,有助于破解“用工难用工贵用工荒”难题、提升产品质量和精度、降低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,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

随着人口红利拐点的凸显,“机器换人” 不仅成了解决“用工荒,用工难,用工贵”的利剑,更意味着一个充满前景的新产业正逐渐兴起。被“刺痛”的中国制造,正步入转型升级的关键十年,也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决定性的十年。正逢两会提供“中国制造2025”战略,坚持智能转型、创新驱动、技术改造升级,利用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而,推进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,势在必行。相信在未来,更多的企业通过“机器换人”,尝到更多红利甜头。

相关资讯